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,身体超重者越来越多,脂肪肝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。一般来讲,脂肪肝高发年龄为男性四十到五十岁,女性六十岁以上,发病原因多是由于肥胖。而数据显示,我国肥胖儿童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竟高达八成左右,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。
Release time:2017-12-21
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,身体超重者越来越多,脂肪肝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。一般来讲,脂肪肝高发年龄为男性四十到五十岁,女性六十岁以上,发病原因多是由于肥胖。而数据显示,我国肥胖儿童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竟高达八成左右,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。
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
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脾胃专家、仲华国医馆特邀坐诊专家黄朝阳主任指出:“脂肪肝,中医认为属于积证。正如《内经》所说:‘肝之积,曰肥气’,故也称之肥气病。系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,导致肝脏功能失调,疏泄不利的一系列病症。肝积并非大病,发病初期若能及时通过中医诊治,一般都可治愈。但若牵延不治,积久则会变生大病。”
黄主任讲:“因暴食、喝酒、不爱运动、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,患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。脂肪在中医理论里认为是痰湿、水饮、湿浊之类。阳气不化,则水饮留滞,滞塞日久,则生痰饮。其病之初,莫不由于过食油腻肥甘、酒酪浆饮,脂膏湿浊未及代谢,留积体内。一方面,若七情内伤,则肝气郁滞,疏泄功能下降。另一方面,机体正气渐虚,阴阳平衡失调,尤其是脾肾亏虚,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司,肾虚则气化不利,最终水湿蓄积为病。并且,亦有外伤或久病瘀血内停,肝经气机不畅,肥脂湿邪内蕴,与瘀血相搏,有形之物,滞于肝脏。所以说,此病之因,本在脾肾阳虚,标在气郁、食滞、痰饮、瘀血、湿浊、寒热。临床多呈本虚标实,虚实兼夹,寒热错杂之症。其病位在肝,故俗称为脂肪肝。”
那么生活中,怎样预防、治疗脂肪肝呢?
黄主任说:“脂肪肝是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后天性疾病,要预防此病,要从年轻时做起,从日常生活做起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牢记:合理膳食,控制体重,适量运动,慎用药物。做到这些,就可以拒绝脂肪肝了。”
对于已经患上脂肪肝者,则需要积极治疗。中医治病讲究四诊合参,重视辨证论治。对于脂肪肝或祛湿化浊、疏泄肝郁,或疏肝解郁、行气和中,或化瘀行滞等等,总之,辨证用药、一人一方,一般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。
最后,黄主任讲:“脂肪肝防治我的学生编辑了一段顺口溜,大家可以对照执行:
身体要想好,科学应知道。 啥是脂肪肝,患病有征兆。 轻度无症状,重度可不妙。 情绪不稳定,失眠难睡着。 浑身感倦怠,乏力心烦恼。 腹胀肝区疼,转氨酶升高。 使肝纤维化,肝脏变粗糙。 导致肝硬化,病重心发毛。 生活越富裕,患病呈增高。 查究发病因,主要有几条。 营养不均衡,比例太失调。 饮食多糖油,习惯最不好。 嗜酒饮过量,乙醇把病招。 患有糖尿病,并发亦不少。 预防脂肪肝,饮食最重要。 营养勿过剩,热量不能超。 晚饭宜清淡,切忌不过饱。 吸烟害处多,必须戒除掉。 啤酒要少喝,且莫当饮料。 血脂降下来,肥胖要减膘。 每天要活动,步行或慢跑。 体操太极拳,游泳把绳跳。 生活有规律,遇事不急躁。 患病莫恐慌,治疗要趁早。 去除治病因,疾病能治好。 针对发病因,对症搞治疗。 酒使病加重,戒酒第一条。 不吃辛辣物,洋葱蒜辣椒。 多听轻音乐,环境别吵闹。”
黄朝阳 主任医师,教授
原中华中医药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、中华中医药脾胃病急症委员会委员、河南省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、河南省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、河南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。
临床擅长治疗:各型急慢性肝炎、乙肝、丙肝、重度黄疸、肝硬化、原发性肝癌、脂肪肝;急慢性胆囊炎、胆管炎、胆石症、胆囊息肉;急慢性胃炎、肠炎、消化性溃疡;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;急慢性胰腺炎;消化不良、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;内科疑难杂病及疼痛外敷疗法(百度视频:疼痛绿色疗法)。
专业特色:消化系统疾病,急慢性胃肠炎,消化性溃疡,各型急慢重症肝炎,脂肪肝,肝硬化,胆囊炎(结石),内病外治,疑难杂症等。
坐诊时间:周四下午 预约电话:0371—63866676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