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lease time:2017-11-30
入冬以来,因关节疼痛前来就诊者明显增多,尤其是年轻患者。仲华国医馆疼痛专家武邵说:“这是因为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穿的少或穿膝盖处有破洞的乞丐服,使原本肌肉和脂肪含量较少的关节处缺乏保护,天气变冷或者气温骤降后,局部的血管和肌肉收缩,导致关节部位的肌肉和软组织暂时缺血性损伤,从而引起疼痛”。
武大夫讲:“冬季关节疼痛宜选艾灸治疗,特别是艾灸中的悬灸。艾灸治疼痛是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,通过经络的传导,以温通经脉、调和气血、协调阴阳、扶正祛邪,达到治疗疾病、防病保健目的,《黄帝内经》的《灵枢·官能》说:“针所不为,灸之所宜”,《医学入门》亦说:“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。”悬灸就是找到相应穴位,将艾热注入经络,在人体内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。其具有:遇气则理,遇血则调,遇虚则补,遇实则开,遇寒则散,遇热则下,遇风则搜,遇湿则化的神奇功效。故关节疼痛采用悬灸治疗不仅可以缓解局部的疼痛,通过灸特定的穴位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,达到从根本上治疗关节疼痛的目的。所以冬季关节疼痛最宜用悬灸治疗。”
孙某,女,32岁,于2017年11月11日前来医馆武大夫处就诊。主诉:右肩背部疼痛2年,加剧3天。患者诉2年前受寒后出现右肩背部疼痛不适,经中药内服(药方不详)及针刺治疗,症状有所好转,但时有复发。来诊前因沐浴受凉,致右肩背部疼痛加重,活动时加剧,经针刺治疗,疗效不明显。症见:右肩部及右肩胛区肌肉强硬酸痛,有广泛性压痛,活动时疼痛加剧,在右肩胛天宗穴附近可触及条索样结节改变,局部喜热恶寒,舌质淡红,苔白腻,脉弦细滑。武大夫诊断为寒湿型背肌筋膜炎。探查到大椎、肩井、风门、天宗穴喜热,采用悬灸治疗,取穴:大椎、肩井、风门、天宗,每穴施灸30分钟,每日两次,治疗5天后,疼痛症状消失,局部无压痛反应,条索样结节消失,活动正常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平。